「失戀後的雪莉開始不吃不睡,整天把自己都關在租屋處裡,翹了一週的課都沒來上課,她的室友因為有些擔心她,但又勸不動她要出門吃飯或上課,因此,跑到了學校的諮商中心求助,好不容易室友把雪莉帶到諮商中心後,雪莉在諮商室裡崩潰大哭,沒有辦法接受為何穩定交往一年多的男友突然跟她提分手,而且,後來發現男友解除了臉書上的好友關係,也退了Instagram的追蹤,且似乎很快地有新的曖昧對象,雪莉在諮商中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覺得無法相信明明自己還深愛著對方,對方怎麼能這樣對待自己呢!?」
有時候我們確實不乏在諮商中看到前來諮商的都是被動分手者,被動分手者比主動分手者有時候在情緒上承受著更多的痛苦與自責情緒,當我們面對分手的時候,很自然地出現的第一個心理反應往往是「想盡辦法的挽回」這段情感,希望對方能夠收回分手的請求,希望能夠改變自己或提出大利多來挽回對方留在身邊,這部分往往跟我們在第一時間「害怕失去」的心理有關,所以在搞不清楚狀況之下,會不惜一切的努力試圖留下對方。第二心理反應則是「找分手的原因」,我們習慣在發生不好的事情時,為壞事找到一個歸因,讓自己心裡比較好受一些,常常我在被動分手者身上會看到比較多傾向「自我責備」的內在歸因,傾向於認為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讓他不再愛我。通常會有我太愛發脾氣、無理取鬧、我常常要求他放棄跟朋友聚會要來陪我等等。在雪莉身上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心理反應,她不停追問心理師究竟自己該怎麼做才能挽回對方的心,並且很急著想跟心理師討論找到對方想分手的真正原因…
在這裡練習按下一個暫停鍵,在剛開始被分手時,不論是拼命地想挽回或是想破頭想找到分手的主因,都不見得能安頓好自己的心理與情緒狀態,反而容易因此更陷入低落的情緒而無法好好地維持思考與生活功能。在面對自己被分手時,我們可以採取以下這幾種方式來整理自我與關係:
接納心情與面對失落:
失戀本身就是一種關係的滅亡,也是一種失落,失去了你原本擁有的關係的狀態,這時候不須要強迫自己要『忘掉對方』或是『不要一直去想對方』,因為當擁有這樣的信念時,本身就類似於不要想大白熊的實驗,你腦海裡反而會時時刻刻佔滿著對方的身影與交往過的片段,因此,練習順其自然,想到他/她時難過就難過、想流淚就流淚,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那怕是會突然出現對對方生氣的感覺,也都是正常而又自然的事,要在心底從「否認」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到接納「我真的失去了她/他」這並不是一段容易的歷程,在此之間,請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而非還雪上加霜的自我責備。
梳理感情的橫軸線:
梳理這段感情的走向,我認為在面對失戀時需要一個「見證人」,不論是朋友或心理師,扮演的角色是能夠聽失戀者談談這段愛情如何開始發生?兩個人如何相處?到後來出現的變化種種?需要有個人能夠見證在失戀歷程裡的你,願意傾聽你說關於你和他(她)的故事,並且能夠在這個歷程中,協助探索你們之間發生的種種狀況,這個時期其實就有點在取代追問為何分手的原因了,而是直接透過與見證人的互動與討論,來讓自己看到在這段關係裡的變化。
探索自我的縱軸線:
第三個部份很有意思,有時候我會碰到來談者問我;『Aki心理師~為何失戀需要談自我的議題呢?』,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在我看來失戀之後,一直在作的都類似於重新認識自我與自我重建的歷程,當我們被提分手時,那些自責情緒的背後往往也伴隨著對自我價值的崩塌,很容易是負面的看待自己的,容易出現「是我不好」、「我很爛,所以沒人愛」等等的這種負面的自我評價,在失戀的療傷之路裡,是需要去練習看到自我是如何受到關係的影響,並重新思考自己在這段戀愛關係裡的自我姿態,當開始重建自我價值,才有機會成為一個重生的自我。
如果你正經歷失戀的打擊,不妨參考以上三點,觀察自己是怎麼看待關係與自我,以及在這段期間能接納自己的情緒嗎?最後,問問自己,你想念的究竟是那個人?那段關係?還是想念過去那被愛的自己? 這個答案涉及我們的心理狀態處在不同的時態裡,很多時候,經過一段失戀,並整理好自我的來談者會告訴我,他們想念的是在親密關係裡的自己,因為那樣的自己看起來好有自信、被愛的感覺讓自己覺得是有價值、幸福感的人。可別忘了!在你還沒跟對方在一起之前,你本來就擁有了你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只是,在戀愛關係中失去他之後,同時伴隨著還有失去的自我價值!看到自我與關係,才有機會面對並走過當愛情說再見之後喔!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