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開學前的心理建設、備考計畫與實踐、生涯規劃、如何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昨天的直播沒有機會參加嗎?
沒關係!回放影片在這邊🧡
一、開學前的心理準備 SPACE
Stablize 穩定作息,但保持彈性
Prioritise優先次序
Accept自我接納
Commit 下定決心
Empower自我賦能
二、備考計畫與實踐 SMART goal
Specific具體特定的:不是我要每天寫阿摩,而是我要在哪一個時段寫哪一科、哪幾年份的考古題。又或是一個月內要演練四次教學演示、一週內要讀完諮商理論前三章。有時間性、科別、單元、題數的目標,才能減低我們執行時的困難程度,提升努力的動機。
Measurable可測量的:除了測量完成的時間以外,也可以測量目標達成的品質,例如讀完專書每一個章節以後,我要默寫一張心智圖、寫考古題一回,確認吸收程度。
Achievable可以達到的:評估我每週有多少讀書的時間?每個章節我大概需要花幾個小時讀完並評量?我是否太好高騖遠?
Keep Your Eyes On the Stars, But Your Feet On the Ground (每天都有讀書,比每次讀大量的書更重要!) 很多加入我們舉辦的全方位自習課的夥伴,都說沒有辦法相信,自己可以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還可以完整讀兩個小時的書,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在直播過後看下方資訊欄中的部落格分享。將教甄準備這麼困難的任務,拆解成10個月去努力,每一天要達成的任務就相對平易近人了許多。
Relevant和夢想相關的:我是不是有太多想要完成的目標?想要考研究所、想要趕快畢業、想要去打工度假、想要學烘焙,只有一次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把這些夢想都完成,也才有可能真正享受在這些努力的汗水當中,也才能看清楚路途中的風景。另外,你是不是一直在讀你擅長的科目?若我們捫心自問,要達到夢想,其實還有哪些需要突破的科目?這些也是制定和夢想相關的目標,很實際的作法。
Time-Bound有時間限制的:為自己設定的期限越短,通常我們會越有動力去完成,期限越後面,我們會覺得反正還有很多時間,進而養成拖延的習慣。我自己覺得很多目標都是需要靠著一股熱忱、衝動才可以做得夠有效率,所以試著在你的備考、工作,甚至是休閒生活中都加上時間限制,你的生產力會不知不覺提升很多,更重要的是,以考生來說,生產力是降低備考焦慮、提升實力和自信心的重要關鍵!所以它是一舉數得的好策略!
三、生涯規劃:
有夥伴在Instagram有提問說,人生很短、世界很大,很想先去國外打工度假體驗生活,但家人希望他可以先考教甄。
首先,我建議可以先評估一下自己現在的年齡、家庭背景、生涯選擇多寡。如果你還在26歲以內,也算是會讀書、會考試的話,我覺得你可以去一下再回來考試,也許在國際視野方面可以為考試加分。
但若你的家裡有經濟需求、有家人需要照顧、或是年紀已經超過27歲,我會建議你先把教職考起來,因為接下來少子化我也不知道教職的缺會怎麼演變,但是先考上以後,寒暑假想去哪裡都可以,還有錢可以拿。這是為了讓未來的你比較不要太焦慮,延宕滿足的成熟做法。
再來就是如果你有多元的專長,不一定要當老師的話,我覺得可以先查好後路,像是去補習班、程式設計、HR、sales、出版社、體制外學校等,先去應徵面試看看,應徵得上再去打工度假,隨時確認自己的實力是經得起市場考驗的。
人生很短、世界很大沒有錯,但是教職算是一個有考試期限、也很吃教學經驗的考試,你可以評估看看對你來說,穩定的工作是否有比看看這個世界更加重要,沒有的話,就盡量去闖; 有的話,就建議先把職涯的門票拿到了,再去探索世界、終身學習。
關於家人的看法,我覺得不應該是你做選擇的主要依據,因為這真的是你的人生,你要有自己的想法,才有辦法和家人溝通。通常會受到家人的意見的影響,是因為你自己也有一定程度的猶豫,你也擔心讓自己失望,所以仔細評估是不是真的有需要在這個時候去看看世界,還是先考上了以後帶著教職的穩定感去探索世界,你大概就會知道怎麼回應家人的建議了!
四、如何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1.做16型人格測驗,了解自己在意他人看法的原因,像是我的人格是屬於很重視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所以我常常會需要透過比較去知道自己現在在市場中的哪裡,是否有競爭力,還需要做哪些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對我來說,在意別人的看法其實某種程度來說不一定是壞事,只是你要知道在什麼時候停下來。當特定的比較和建議能挑戰你本來的認知,不妨試著客觀地聽一聽別人的看法,也許你真的會成為更厲害的人、也成為自己更喜歡的人也不一定。但如果比較和建議會讓你變得「非常害怕失敗」、「步步為營」那代表你可以停下來了。離開現場、退追蹤會讓你不自覺陷入嫉妒羨慕迴圈的帳號,專心去經營自己的身份認同,輕輕地把焦點轉回自己的身上,你就會慢慢學會只在意建議中,對自己最有幫助的部分。當然這個跟自信還是很有相關的,所以第二點...
2.找到最沒有自信的點,除了備考方面,像是對外型不夠滿意、不擅長穿搭、害羞、不擅長開話題、不夠有幽默感、自律能力不佳、教學實力不夠等,這時候不要專注在你對自己的「不滿意」,而是專注於為自己尋找資源、加強弱項的旅程。在我們突破自己以前,總是覺得改變自己這條路一定只是顛頗艱辛的,但是其實真正做下去以後,你看到了自己的潛力被解鎖,看到了自己其他的能力被激發出來,那會是一種,比待在舒適圈更滿足、更fulfilling的快樂。而當你可以真心感受到這份喜悅,代表你的自我價值感已經不再是建立在他人的言語上,而是你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上,不但被別人評價的機會變少了,即使被評價了,你也能因為親身經歷了突破自我的過程,更認識自己是一個多麼值得肯定的人。
3.不要太常和習慣評價你的人在一起(考去外縣市闖一闖、裝忙、必須相處時學會轉移話題、表達自己新做出的努力)
看影片:
留言
張貼留言